近年来,广平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深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模式,坚持组织化推动、集团化运营、多元化发展“三化”联动,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探索走出了一条平原农业县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子。截至2021年底,全县169个行政村共确定集体经济项目397个,成规模产业扶贫基地2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个,农业产业化率达到71.8%,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545余万元。
坚持规划引领,夯实集体经济发展根基。规划先行,绘制五年蓝图。制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整体推进、示范带动,强弱联合,共同富裕”总体思路,以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实现强村富民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2021年全县169个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其中54%的村达到10万元,18%以上村突破20万元。理顺架构,建强组织体系。以“组织体系整建制振兴示范县”创建为目标,构建县镇村三级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县级构建“1+5”组织体系,县委组织部牵总,县委党建办、县直工委、教育工委、开发区党工委、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五个党工委齐抓共管;乡镇构建“1+3+N”组织体系,以乡镇党委自身责任体系建设为龙头,强化村党支部从严治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三大责任,激发镇村发展活力;村级发挥村“两委”和党小组、村民小组作用,以村“两委”带动“两小组”,以“两小组”带动农村党员群众,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促振兴的工作格局。汇聚民意,动员全民参与。将农村党员、村民代表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力量,细化15项标准,明确权利职责,引导动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广大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全县169个行政村把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写进村规民约,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升成为全体村民的集体意志,吹响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冲锋号”。
突出“三变”驱动,激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全面摸排,实现资源变资产。坚持“程序规范、过程公开、账内清查、账外核实”的原则,对全县169个行政村的各类资产资源逐一核实登记,摸清了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等资源性资产,厘清债权债务,并进行公开公示;明确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职能,做好资产审核、集体资产保全、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通过“四议两公开”、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确定集体资产、资源价值,公开招标、全民决议,推进集体闲置资源资产变现。共清理登记机动地、坑塘、学校、砖瓦窑等资产资源2907宗,面积7391亩。整合打包,实现资金变股金。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量化入股集体项目。将财政扶贫到户资金转变为贫困户股金、将村民自有资金转变为个人股金,增加集体经济体量,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全县37个脱贫村全部成立菌菇合作社,每个脱贫户以不超过1.2万元的补贴标准带资入社入股,实现合作社经营、村集体和贫困户受益。精准界定,实现农民变股民。完善“九步工作法”,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原则,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7.44万人。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住房财产权,以及大中型农机具等要素,通过协商评估折价后,投资入股经营主体,获得收益分红,共享发展红利。
持续“三化”推进,汇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组织化推进把方向。强化党建统领,县、镇、村三级书记带头抓,县级成立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组建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办公室,结合乡镇改革,设立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办公室,各村成立支书挂帅的集体经济领导组织,上下一体、全力以赴抓发展。坚持大盘子统筹、大产业延伸,组织、发改、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牵头,整合全县产业、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向村集体经济倾斜。2019~2021年,在争取上级4550万元扶持资金基础上,县财政按照每村20万元标准兜底帮扶,实现全覆盖。集团化发展聚合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县、镇、村三级运营机制,把分散的资源真正聚集起来。县级成立集体经济促进会,组建城投、农投公司,推动集体经济与全域旅游、扶贫产业等融合发展,打通全产业链条,提供全方位服务。镇级成立集体经济服务中心,通过商会助力、协会帮扶,整合全域资源,汇聚发展合力。广平镇通过成立股份经济联合总社,下设6家公司、4个协会,覆盖全镇35个村,实现各村稳定增收。村级建立“支部+合作社”模式,村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组织村民携手发展。多元化发展拓路径。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后南阳堡云溪小镇、大庙菌茹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村;加强企地合作,平固店镇等乡镇与供电公司合作发展赤松茸种植,电力系统内部兜底保销;鼓励南吴村、大庙村等与供销社共办供销超市,通过租赁合作等模式增加集体收入;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多村发展“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优质高粱、特色蔬菜等种植,收取公共基础设施使用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推进“车间下乡”,建立鞋服微工厂63个,实现闲散劳力家门就业,集体增收50万元;借力协会发展,十里铺镇等乡镇依托协会发展外贸加工,集体增收180余万元;盘活闲置资产,西韩村等5个村利用闲置校舍,联合建设外贸加工厂,村均集体增收5万元;提供有偿服务,通过成立劳务、物业公司,开展经营性服务,拓展集体增收源头。
加快机制创新,强化集体经济长效保障。三级帮联机制。建立县级干部、县直部门和企业联合帮扶制度,实现全县169个村帮扶全覆盖。分包县领导定期到村调研指导,现场办公,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发展集体经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扶部门发挥部门的资源、信息优势,帮助村完善发展规划,在落实政策、组织协调、帮办实事等方面给予支持;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优势,支持村集体发展企业上下游相关产业,在市场、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给予帮扶,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金融保障机制。与中国建设银行广平支行合作,建立金融扶持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机制,以组织优势统筹金融产品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投资300余万元为169个村配备电脑、打印机等硬软件设施,为集体经济发展做好保障。推行乡村振兴信贷产品“惠农e贷”,为全县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私营企业主、农户等发放资金230余笔5750余万元,实现银行支持资金良性循环,破解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资金瓶颈。人才培育机制。激励引导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头雁”和骨干作用,7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被纳入乡镇事业编队伍。对人才进行排查,摸清全县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才总量及从业状况,以镇为单位建立人才库,以万人拥有知识型人才率为指标对各镇分析研判,实施亲情式开发,动态化管理,引进人才86人,挖掘、培育农村知识型、创业型、服务型“三类人才”3100余人,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动力。考评激励机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岗位报酬“四个挂钩”制度,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镇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和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对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在评先评优、学习培训、选拔任用上优先考虑,有效调动基层干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县形成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作者系中共广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editor1]